近日,一位74岁高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心、脑、肾等多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成功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目前已康复出院。这枚如“小灯笼”般的滤器,将在患者脑梗死恢复及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筑起一道预防致命性异位栓塞的“防火墙”。
一个月前,该患者因突发单侧肢体活动障碍、口角歪斜,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专科积极救治后,病情趋于稳定,但遗留肢体偏瘫,需接续康复训练。后续彩超检查显示,患者左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及双小腿肌间静脉广泛形成血栓,同时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
面对复杂病情,市五院普外科微创介入团队的张建平和刘广波医生迎难而上。经会诊评估后,团队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最终凭借精湛技术,仅耗时半小时便将装载滤器的输送系统精准送达下腔静脉预定位置。术后经抗凝溶栓治疗,患者肿胀肢体恢复正常,在医疗团队严密监护下,已会同康复理疗科顺利完成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
据张建平介绍,深静脉血栓如同血管里潜藏的“沉默杀手”。对于这类可能长期卧床、肢体需康复训练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栓子随时可能脱落导致异位栓塞,甚至引发致死性肺栓塞。而下腔静脉置放滤器,就是在下半身血液回流的“主干道”中放置一个伞状或灯笼状的滤器,它能像精准的过滤网,有效拦截脱落的较大血栓,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张建平表示,介入技术正成为外科医生的“第三只手”。市五院普外科将外科专业解剖知识与超声、大孔径CT及DSA等影像导航设备高效结合,常规开展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涵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肝脏良恶性肿瘤消融及介入栓塞化疗、梗阻性黄疸减黄、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深静脉血栓取栓等,可诊治肝胆胰脾胃肠等内脏及外周血管多种疾病。
(记者 赵刚 通讯员 胡琪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