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产业

“医学+AI”视角看健康中国新图景

当代健康报 | 2025年11月13日

  手术机器人精准缝合眼底血管、大模型辅助医生诊断罕见病、人形机器人在药房自主拣药……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罗森博特创始人王豫表示,过去完成一例复杂的骨盆骨折复位手术,需要6名医生穿着沉重的铅衣,在X射线下一遍遍透视、协同发力。如今,复位机器人可以在三维导航下准确完成,将大开大合的“开放术式”变为精细的“微创术式”。

  在更为精密的眼科手术领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边桂彬团队研发的智能显微手术机器人,能够稳定地进行视网膜下血管注射等精细操作。边桂彬说,“人手的生理性颤抖精度大约在100微米,而机器人可以突破这一限制,通过高灵敏度的力传感,让医生拥有‘触觉延伸’,在微观世界里‘得心应手’。”从“钢筋铁骨”的骨科到“明察秋毫”的眼科,再到纷繁复杂的诊疗管理,AI深度融入医疗、服务、管理全链条,正从“辅助之手”进阶为“智慧伙伴”。

  “AI不是要替代医生,而是要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可及、更普惠。”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表示。(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