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而言,秋季养生尤为重要,不仅能帮助我们适应季节变化,还能为冬季储备能量,保持气血足、心情好、脏腑润泽的状态。
秋季属金,对应人体肺脏,主收敛干燥。而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秋季干燥易伤津耗血,故需特别注重润燥养血、收敛神气。为大家送上一份女性秋季养生指南,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多方面,教你成为光彩照人的“秋水美人”。
起居有常 收敛神气
调整作息 尽量在22点前入睡,6点左右起床。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午间小憩15~30分钟养心神,顺应“收养”之势。
注重保暖 衣着重点保护颈、背、足;早晚加薄外套,夜间腹部盖薄被,睡前温水泡脚(可加生姜或艾叶)。
补水润燥 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可用加湿器或床边放一盆清水;减少使用碱性沐浴产品,防皮肤干燥。
饮食调养 温润滋阴
少辛 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烧烤等辛辣发散之品,易耗肺气,加重秋燥,立秋后应减量。
增酸 山楂、葡萄、柠檬、乌梅、五味子等酸味食物,可收敛肺气、生津润燥。
温润 银耳、百合、梨、藕、山药、莲子、芝麻、蜂蜜、核桃、鸭肉、甲鱼等白色食物或滋阴食材,润肺健脾。
运动养生 舒缓为主
叩齿咽津 清晨醒来后,闭目叩齿36次,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此法能固肾健脾,生津润燥。
柔和运动 八段锦、太极拳、登山、快走、瑜伽等。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伤津。
秋季登高可吸收天地阳气,开阔心胸。建议选择天气晴朗的早晨,登山时注意步伐平稳、呼吸均匀。
运动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避开中午“秋老虎”高温。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衣,防风寒入体。
情志调摄 防止“悲秋”
秋应肺,肺在志为忧,易出现低落情绪。每日可静坐冥想10分钟,专注呼吸,收敛心神。
多参与集体活动,广场舞、采摘、郊游,感受天高云淡,开阔心胸。
减少看伤感影视、文学,多听舒缓音乐或练习书法。
特色食疗药膳
气虚易感冒:人参百合乌鸡汤
食材 野山参5克、百合30克、乌鸡半只、枸杞15克、生姜3片。
做法 乌鸡焯水,所有食材入砂锅,小火炖1.5小时,每周1次。
阴虚燥咳:沙参玉竹老鸭汤
食材 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老鸭半只、麦冬10克、蜜枣2枚。
做法 老鸭焯水,与药材同炖2小时,滋阴润燥。
穴位按摩养生法
润肺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双手握拳轻叩或按揉2~3分钟,缓解干咳、咽干。
疏肝 太冲穴(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睡前按揉3分钟,舒缓烦躁、焦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刘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