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发现家中的长辈最近总是抱怨:“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晚上看路灯,总觉得特别晃眼,有一圈光晕。”“颜色也没以前鲜艳了,老花的眼睛好像突然变‘好’了?”
……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请不要简单地认为这只是“老了,眼花了”,这很可能是白内障的征兆。
什么是白内障
我们的眼睛里有一个类似“镜头”的结构,叫作晶状体。它原本是透明、有弹性的,负责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让我们能看清东西。而白内障,就是这个原本清澈的“镜头”因为老化或其他原因,变得混浊了。就像一颗透明的鸡蛋清被煮成了蛋白,光线无法顺利透过,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直至失明。
白内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老年性眼病,是全球致盲的首要原因,但同时也是可治性盲,通过手术可以有效复明。
白内障的主要病因与症状
主要病因 导致白内障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相关因素。晶状体随年龄增长自然老化、变混浊,这是无法避免的生理过程。多数白内障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其他因素,如糖尿病、眼外伤、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葡萄膜炎、长期紫外线照射等,也可能导致白内障。
核心症状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视力缓慢变差,不会感到疼痛;视物模糊、色调改变:看东西朦胧,色彩不再鲜明,感觉发黄发暗;眩光、畏光:夜晚看车灯、路灯会感觉异常刺眼,有光晕;老花眼“好转”:部分老年人发现不戴老花镜也能看书看报了,这是因为晶状体变硬、密度增加,阴差阳错地变成了“近视”,抵消了部分老花。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如何治疗白内障
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眼药水)白内障无效!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种药物(眼药水或口服药)被科学证明能治愈白内障或让混浊的晶状体重新变得透明。它们最多只能延缓某些类型白内障的初期进展。
手术是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白内障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安全、高效,通常只需10~20分钟,就能“拨开云雾见月明”。
现在的人工晶体功能强大,就像给相机换一个“高级镜头”,可以在解决白内障的同时,一次性解决近视、远视、散光甚至老花眼的问题,让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常见误区与建议
误区一:要等白内障“长熟”了再做手术。这是过时且危险的观点!过去手术技术落后,需要等晶体变硬才能整体取出。现在技术先进,无需等待。等到过熟期,不仅手术难度大增,还可能引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只要白内障影响日常生活(如看书、看电视、开车困难),就可以考虑手术。
误区二:年纪太大,怕手术风险高,不敢做。手术表面麻醉,对身体负担极小,百岁老人成功手术的案例比比皆是。年龄本身并非手术禁忌,医生会进行全面术前检查,评估心肺功能等,确保安全。
误区三:手术后白内障会“复发”。手术摘除的混浊晶体不会再生。但少数患者术后几年,支撑人工晶体的“袋子”(后囊膜)可能再次变混浊,称为“后发障”。这个问题很简单,在门诊用激光打一下,几分钟即可解决,视力就能恢复。关于白内障,这些知识应知晓
预防为主 出门戴太阳镜防紫外线;控制好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吃深色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E);避免眼部外伤。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不要拖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才能在最佳时机接受治疗。
科学看待 白内障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不必过分焦虑。相信现代医学,它已经完全有能力让您重获清晰“视”界。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