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科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9月6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于沈阳市举行。会议围绕“传承、创新、融合”的主题,对脉络—血管病变研究和防治的最新科研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与
探讨。
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谢立科教授作题为《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的报告,聚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防治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谢立科教授指出,当前我
国糖尿病现患人数约1.164亿,占全球1/4,居世界首位。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34.6%,且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是成人失明的首要原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亟需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
谢立科教授介绍,中医及现代医学理论均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于眼底微循环,依据“孙络-微血管”学说,提出血瘀络阻、气阴两虚是该病的核心病机,并确立了“化瘀通络、益气养阴、止血明目”治法,拟定通络明目胶囊组方。多项研究证实,该药可纠正糖代谢紊乱,改善血流动力学及球结膜微循环,保护视网膜血管屏障,减轻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视网膜视细胞功能,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且安全性良好。
一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为组长单位牵头开展的“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瘀络阻、气阴两虚证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服药12周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1.0%,对照组为44.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提高16.9%。
在中医证候方面,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8.4%)优于对照组(69.9%)。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目睛干涩、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大便干结消失率均明显增高。
基于确切的科研证据与临床疗效,通络明目胶囊已被《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科治疗推荐用药,为临床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谢立科教授的报告,展现了中医络病理论在慢性病防治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印证了中西医融合诊疗的独特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助力我国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记者 杨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