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不足一周,医院“小病号”便多了起来。带娃就诊的家长普遍困惑:孩子在家时从不生病,为何刚开学就病了?专家表示,开学恰逢过敏季是重要原因。
“春秋都是过敏性疾病高发期,尤其入秋后,科室患者量会激增到平时的三四倍,主要都是由花粉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过敏(变态)反应科主任魏庆宇告诉记者:“多数人觉得花粉过敏多发生在春季,事实上夏秋季节过敏人数是春季的数倍,症状也更严重。”
魏庆宇介绍,春季致敏花粉多来自树木,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并且花期短,人体吸入量少,过敏机会和症状都较轻;而秋季是蒿草、豚草、藜草等杂草花粉的高峰季,这类花粉数量大、颗粒小、花期长,易进入呼吸道或落在眼结膜上。其中,蒿草花粉致敏性最强,绝大多数花粉症都由它引发。
至于如何应对花粉过敏,魏庆宇表示,过敏发作与空气中致敏花粉浓度直接相关,虽难通过改变大环境完全避免,但可通过手段缩短发作时间、减轻症状。比如,关注花粉预警,夜间花粉浓度高时减少户外活动、关好门窗或开空气净化器;外出需做好防护,戴防花粉口罩、外用花粉阻隔剂等。
魏庆宇提醒,要区分感冒与过敏性鼻炎,避免误治。二者虽症状相似,但过敏性鼻炎以鼻咽部症状(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为主,不发烧,发作季节固定且持续数周至数月,长期接触过敏原会反复发作。
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鼻窦炎、嗅觉减退、中耳炎,甚至发展成哮喘。魏庆宇建议,一旦出现过敏症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并查过敏原。“过敏性鼻炎虽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药物控制反应、对症治疗,比如规范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症状重者还能用生物制剂。花粉季过后,可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做脱敏治疗。”同时他警示,切勿滥用糖皮质激素、鼻用减充血剂,更不建议用抗生素。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一个月以上,才能保证长期控制发作。(据健康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