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医院的一张“腺样体面容”的科普知识海报中,“魔童哪吒”的电影形象跃然纸上,鼻梁塌陷、张口呼吸、上唇上翘——难道哪吒也是腺样体肥大患儿?一时间引发网上热议。
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胡珂表示,从海报图片看,哪吒只是蒜头鼻、齿距大,并不是典型的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很常见,有严格、规范的医学诊断标准和防治流程,不能“以貌取人”。
腺样体肥大或导致“腺样体面容”,更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大众常说的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附着于鼻咽的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腺样体增生可能和扁桃体肥大同时出现。
胡珂表示,通常情况下,2~6岁是腺样体组织活跃、增长阶段,10岁后则会逐渐萎缩。腺样体因与外界联系较为紧密,容易引发炎症,而小儿仍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善,缺乏自身抵抗力,更易受到刺激,导致腺样体组织发炎,形成病理性增生肥大。受到自然环境、饮食与生活习惯转变的影响,腺样体活跃、增长时间延长,致使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腺样体增生会导致患儿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张口呼吸、寐时打鼾,病情严重还会引发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腺样体面容,更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发生智力障碍等问题。
治疗腺样体肥大,中医药打开一扇窗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胡珂介绍说,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药物保守治疗是常用疗法,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内舒拿鼻喷雾剂等均为常用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局部抗炎、抗过敏的作用,但长期疗效欠佳,且容易引发激素不良反应,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对于存在反复性的腺样体肥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治愈。当伴有分泌性中耳炎,或严重阻塞气道,导致睡眠呼吸障碍时,医生则会建议手术治疗。“然而,将腺样体过早切除会导致患儿发生暂时性免疫缺陷,影响患儿发育,且手术疗法为有创侵入性治疗,风险比较大,这也成为患者家长最为纠结的‘点’”,胡珂说道。
“中医药对于腺样体肥大真的‘无能为力’吗?”胡珂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其实,历代医家都在不断探索、钻研耳鼻喉疾病。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学家、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创立中医耳鼻喉科,为治疗腺样体肥大奠定了理论和临床基础。明确了小儿腺样体肥大是因痰瘀互结、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因此,治疗主要使用软坚散结、健脾养胃、清热解毒的药物。
作为干祖望的再传弟子,胡珂师承于济南市名中医耳鼻喉科邵建民主任,在他们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最先提出了纯中医无创伤治疗腺样体的方案——选择具有凉血、消肿、散结等功效的中药做成贴敷剂,根据体质辨证取穴贴敷,达到消肿、软坚、散结的目的;针对不同体质的腺样体肥大患儿,辨证论治,通过中药内服逐步改善体质,消除疾病复发的“内环境”,更解除了患儿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当疾病为患者关上一扇门时,中医治疗会为患者打开一扇窗。”胡珂感慨道。(记者 贾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