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弘毅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湿气与外
界湿度有一定关系。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当属夏季,尤其是七八月份。这个时候温度比较高,人体的毛孔会处于张开状态。再加上夏季雨水较多,在下雨的时候,这些湿气会随着毛孔进入人体内部,使体内湿气加重。
湿,中医认为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像经常居于潮湿的地方,或淋雨、涉水、出汗没有及时换干的衣服,从而外感湿邪;而内湿则是因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比如过量饮酒、喝浓茶,过量吃乳制品及油腻黏腻、生冷的食物,也会引起体内湿气加重。
湿邪会逐渐积聚我们体内,主要是会积聚在经络、骨骼还有肌肉,所以会造成身体不适的情况。湿邪是脾胃运化的,湿邪长期过剩的话,也会损伤脾胃。如果湿气过重,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乏力倦怠、身体沉重等症状。此外,暴雨、洪涝灾害后,也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可能会引起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相对于中医中的风、寒、暑、燥、火这“五邪”,湿邪最难祛除。体内的湿气本来就让身体自顾不暇,如果在夏季再平添外湿,也就是被雨淋,相当于雪上加霜。现代医学认为,淋雨受湿后,会使体表温度下降,免疫力降低,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并且由于雨水容易携带病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很多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暑热天气,淋雨不仅容易使关节炎、风湿病发作,还可能受寒导致感冒,继而诱发肺炎、心肌炎等。对于体质较差的人来说,还可能给身体留下病根。
如果不慎淋雨,最好还是要及时擦干衣物,适量饮用一些温水。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尽量冲一个热水澡,如果出现一些感冒、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头疼不适这些情况,就可以及时服用一些姜汤、葱白汤。如果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相关链接
中医教你几个
祛湿小诀窍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居住环境、运动、艾灸、服用药物等方法去除体内湿气。
调整饮食 避免饮食寒凉以及肥肉、炸薯条等食物,可以选择山药、赤小豆、小米粥等食物。
改善居住环境 如果室内环境过于潮湿,可以使用除湿设备降低室内湿度,比如干燥剂、除湿机等,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运动 可以选择慢跑、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湿气排出。
艾灸 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艾灸丰隆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达到温通经络和散寒祛湿的作用。
服用药物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二妙丸、藿香正气水等药物治疗。(马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