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走了,痘痘为何还在?熬夜压力、护肤误区、饮食习惯、激素波动……年龄30岁以上人群痤疮发病率为什么连年攀升?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瑞丽深度解析成人痘出现的原因、认知误区并给出精准治疗方案。企业高管饱受痘痘困扰
35岁的陈女士是一名企业高管,工作上果决干练,却长期饱受脸上痘痘的困扰。由于平时工作繁忙,陈女士没有时间在工作日到医院就诊,经常在互联网医院开一堆外用药、口服药使用,可是痘痘却此起彼伏,越来越多。原本姣好的面容上布满暗红痘印,厚重的遮瑕霜也盖不住了。这让陈女士精神备受折磨。
根据陈女士的症状,张瑞丽主任为其制定了3周1次的“分层治疗方案”:溶解毛孔角质栓、疏通毛囊,消除炎性丘疹、脓疱,治疗遗留的褐色、红色痘印。同时根据陈女士的日常作息和饮食习惯,给出了全面且实用的生活建议。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陈女士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基本消退,痘印色沉明显减轻,也没有新的痘痘出现,瘢痕也变平很多。
为什么青春期后还“长痘”
超过25岁之后的痤疮通常被称为“青春期后痤疮”,与寻常痤疮一样,毛囊口角化过度、雄激素分泌旺盛、油脂堵塞毛囊、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四大诱因依旧是痤疮发生的主力军。
成年人生活中诱发这四项诱因的情况并不少见:如工作、生活压力促进雄性激素分泌,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或经常食用油炸食品、高脂高糖食品、乳制品等促进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也可能是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吸烟、便秘等诱发;天气闷热潮湿或者暴晒也可刺激皮脂腺分泌,加重毛囊口堵塞。
痤疮如何“精准靶向”治疗
传统痤疮治疗外用药单一使用,疗效比较弱,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持久。口服的药物需要长期口服才有显著疗效,但副作用高,患者无法获得长期安全的医学指导,导致疗效不明显。张瑞丽表示,现代痤疮治疗已进入“精准靶向”时代,不但要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靶向”治疗,同时还要预防痤疮复发并进行长期管理。
对于痤疮的早期黑头、白头等非炎性皮损,需要快速清除,防止进一步加重;对于丘疹和脓疱等炎性皮损,是导致囊肿和结节的主要皮损,快速消炎、杀菌是治疗原则;深在结节、囊肿可导致永久性瘢痕,需要更强的抗炎措施,切开引流、皮损内给药、联合剥脱或非剥脱点阵激光等联合治疗才可有效;对于炎症消退后遗留的痘印、痘坑和色沉,光电治疗是首选。
为了预防复发,除了患者自身调节之外,采用光电手段抑制皮脂腺分泌、修复毛囊口角化可达到目的。
张瑞丽提醒,痤疮治疗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叠加药物和光电项目,否则反而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痤疮加重、变成敏感肌。(据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