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拟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及拟调整变更的职业(工种)信息。其中,新职业拟增加17个,养老服务师位列其中。
从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等“入编”国家职业分类体系,到养老护理员职业类别下新增社区助老员、老年助浴员两个新工种,再到养老服务师此番成为官方认定的新职业,不难看出,近年来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已愈发受到重视。
按照人社部公示的信息,养老服务师即从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需求评估、方案制订与实施、照护技术实施与培训指导、质量评价管理、服务咨询转介、实务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工作任务则涵盖7个具体方面,这无疑将从根本上消除相关从业者的身份认同危机。这既是对从业者专业能力的背书,也为消费者构建了基本的信任框架。人社部此次明确,养老服务师的工作任务之一即为提供养老服务信息咨询、资源链接、服务转介,实际上就将所谓的养老规划师、养老经纪人也纳入其中,有助于厘清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定位。
当前,养老服务需求井喷,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业类别体系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认证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就养老服务师而言,在“师出有名”之后,相关职能部门亟须出台与之配套的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明确从业者需掌握的各项知识与技能,通过标准化考核剔除投机者。还可以推行“服务留痕”制度,要求从业者将客户需求分析、方案制订过程、产品匹配依据等全程记录,并接入监管平台备案。行业协会、养老服务机构也不妨利用自身优势搭建信息平台、整合数据资源,为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促进行业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唯有让专业回归本源,让服务淡化逐利色彩,养老服务师才能真正成为托起“夕阳红”的可靠力量。 (彭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