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文德 宣传科陈晨
脑梗死(中风)后遗症的痉挛性偏瘫常导致患者肢体僵硬、关节畸形及运动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许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因担忧手术风险,长期陷入“无法手术”的认知误区。对此,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文德表示:“通过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和多学科协作,即使是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也能安全接受偏瘫矫治手术,实现功能重建!”
患者张先生脑梗死后左侧痉挛性偏瘫2年,生活陷入困境:肢体僵硬畸形,无法抓握物品,左下肢呈“划圈步态”,站立行走完全依赖轮椅;同时,张先生还有10年糖尿病史。“每天夜里肌肉痉挛疼到睡不着,连自己吃饭都成了奢望,感觉活着就是拖累家人……”张先生说。
因为一次机遇,张先生来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接诊后,王文德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制定个体化方案:在术前对其血糖精准调控,将空腹血糖稳定在6~7mmol/L,并且根据其诉求和身体情况,选择了微创组合手术:高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脑瘫肌张力调整+足内翻矫形术,避免了创口过大恢复缓慢的情况。
术前,张先生面临肌肉痉挛、关节畸形、运动障碍、生活依赖等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境。术后3天,他的左手指可被动伸展,肘关节痉挛评分从4级降至1级;术后1个月,结合康复训练,张先生实现了独立抓握水杯、辅助站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的手术安全依赖于三大核心策略:精细化术前评估,围术期血糖靶向控制和术后康复与代谢管理协同。偏瘫患者应尽早接受专业评估,把握6个月至2年的黄金干预期,避免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