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版 慢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重预防,早治疗

当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西化”现象日益明显,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糖尿病)的“三高”人群明显增多,超重、肥胖日渐普遍,这些都是常见的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血管性认知障碍(又称“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重预防、早识别、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一类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或大脑的血液供应问题(如脑缺血、缺氧和脑出血)引起的大脑智力全面衰退的综合征。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唯一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认知障碍类型。其轻微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耳鸣和易疲劳等,患者可能记忆力减退,疾病进展后可能难以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血管性认知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易出现激动和伤感,常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发脾气或痛哭流涕。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记忆力越来越差,难以回忆起往事。

  血管性认知障碍重在预防。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避免发病。

  饮食应做到低脂、低盐、低糖,限制摄入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变化,防止超重、肥胖。

  应戒烟、限酒。平时多学习、多动脑,加强记忆力训练,培养兴趣爱好。

  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

  早期发现血管性认知障碍,可在患者出现智力问题前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疾病进展和恶化。

  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药物主要以改善脑细胞代谢、脑部血液循环和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为主。

  中医治疗 以中药、针灸疗法为主。延缓、减轻血管性认知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认知康复训练 认知康复训练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的训练计划,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思维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与社会参与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往往伴有情绪问题和社会适应障碍。因此,心理支持和社会参与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家属和社会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