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版 话题

家庭医生为何签而难约

当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平时一个电话都没有,签约两年多没见过面。”家住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居民

  丁大易近日向媒体吐槽自己的家庭医生,因为感到没有感受到“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到家”的便利,他没有再续签。家庭医生被誉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其初衷是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民签订一定期限服务协议,从而解决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今8年过去了,部分城市在强调完成签约率的情况下,社区居民对于签约效果却感觉“冷热不均”。

  不再续约的家庭

  两年前,丁大易在一次社区医院义诊时签约了家庭医生。“我就签约的时候见过社区医生,之后就再没见过。我们生病或者家中小孩生病、做检查等,我们还是直接去大医院。”丁大易感觉,家庭医生目前还只是个形式,因为家庭医生并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服务。

  河南郑州的秦苑正也有同感。“我跟女儿住一起,因为家庭医生是和家庭签,所以我也就签了。”秦苑正回忆,老伴有一次因为生病需要输液,他给家庭医生打电话,但被对方以“病人多,走不开”的理由给婉拒了。“我能理解他们可能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但既然签约了,至少忙完了可以打个电话问下情况。”基于这种不好的经历和感受,他再也没有麻烦过家庭医生。

  当然,也有人享受到了家庭医生的便利和好处。家住重庆挂榜山居民区的贺盛金说,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她的空腹血糖值在近一年来都保持在7mmol/L以下。而在去年这个时候,她的空腹血糖值经常在10mmol/L以上。这一年来,家庭医生赵安明会定期到社区给老人做体检、问诊、答疑解惑。在切身感受到健康变化后,贺盛金当起了赵安明的科普“代言人”,每次赵安明到社区问诊时,她便在一旁给邻居普及控制血糖的妙招:“你吃馒头不要吃带馅的,平时要多吃粗粮,你看我现在控制得多好!”

  提升的签约率与不如人意的履约量

  部分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吐槽,让社区医生李海霞感到有些委屈。李海霞在广州某社区门诊担任全科医生20多年,在她看来,国家的医改蓝图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下简称“家签”)是重要一环,但在推行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

  李海霞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目前部分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政策还不够了解,知晓率仍然偏低。向社区居民宣传时,她多次听到居民反问,“签约家庭医生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签?签了以后可以给我的健康带来什么作用?”

  一位在湖北某县卫健部门工作20余年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卫健部门都会对承担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考核,具体包括签约服务居民数量以及服务质量等。

  “其实上级卫健部门对家签有任务要求,我们肯定尽量去完成,目前辖区有14万居民,签约6万多名,刚好能达到市卫健部门要求的‘签约率达40%’的标准。”李海霞说,但是区里要求签约率能达到43%以上,目前仍存在差距。“辖区居民有十几万人,我们不可能每个家庭的居民都一一通知以及宣传贯彻到位,目前还只是完成了上级要求的签约任务量。”

  为了完成签约指标任务,社卫中心也会“挑时机”宣传。“我们主要在患者看病或者就诊以及举办一些问诊活动的过程中,向居民宣传家庭医生政策并号召大家签约,与此同时,还会联合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问诊,居民只有认可‘家庭医生’团队,他们才愿意签约。”李海霞说。

  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不仅履约量不如人意,在日常服务过程中,社区居民的需求往往也得不到满足。

  丁大易的妻子患有糖尿病,需要使用进口降糖药物,他给家庭医生打电话,却被告知社区药房并未配备。无奈,他们只能跑到离家几公里外的三甲医院挂号排队开药。

  这种情况在社区医院或社卫中心普遍存在。社区医院的药品和诊疗设备使用目前还受到政策限制,对于一些居民的常规检查以及用药,诊疗处理方式仍然有限。“这就好比打仗缺少先进装备和弹药一样,光是短枪短炮,怎么能射得远呢?目前的药品和设备限制政策,自然就无法满足居民更深层次以及个性化的诊疗需求。”社区医生卢林表示,久而久之,家庭医生会失去患者的信任。

  另外,诊疗设备使用上也有限。“我们做梦都想要一台CT机。”谈及基层社卫中心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卢林所在的社卫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社卫中心服务的几公里范围区域内,共有20余个居委,服务人口十几万,辖区内有大量65周岁以上以及慢性病患者,在技术能力方面,该中心配备进口DR诊断仪、口腔CT等设备,但是CT机、胃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并未配备。“我们社卫中心面积较小,专门预留了位置安装64排螺旋CT,但申请了很久一直未果,而在患者日常诊疗过程中,CT的使用非常广泛”。

  除了药品、设备缺乏外,社区医院还缺乏人才。缺岗、缺编、缺钱的“三缺”是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的共性难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医生?

  对于家庭医生存在的问题和堵点,有长期观察基层医疗的人士指出,要想更好地推行家庭医生,一方面要加强宣教,让居民更好接受和理解家庭医生机制;另一方面则是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输出,这涉及医疗资源配置、家庭医生人才队伍建设等。有调查显

  示,社区居民在考虑签约

  时会重点关注家庭医生职

  务的高低和单位的好坏,“家庭医生的技术水平越高及诊疗效果越好,居民签

  约的概率也越大”。

  为此,有城市推出了一些新措施。以北京为例,今年5月,北京成立首批家医服务创新实训基地。基地建立师资库,为学员提供高质量教学指导,鼓励签约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评估与管理、健康宣教与咨询、康复指导、预约转诊等服务;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特色服务。在上海,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为84%。为了提高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增加药品和设施设备配置数量。比如,有1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CT,占比达58.1%,1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无创呼吸机,占比达48.4%。能开展门诊小手术的社区达到60%以上,能为居民提供适宜的清创缝合术、烧伤冲洗清创术、浅表肿物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在提供这些医疗服务之外,有业务专家还建议,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应把出院病人的随访任务承担起来。这样一来,患者既不容易失访,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据《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