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版 检验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当代健康报 | 2024年06月06日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快速、准确地诊断心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心电图作为一种简便、快捷且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电图基本原理及操作

  心电图基本原理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于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在心脏的电传导期间,心脏的传导系统会发出电信号,此信号从窦房结开始,传达到心房,再传到房室结,最后传导至心室。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可以被心电图机捕获并记录。

  具体来说,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导致阳离子涌入膜内,这个过程称为除极,相应的电位变化会被心电图机记录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的P波(心房除极)和QRS波(心室除极)。当细胞复极时,即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的电位变化则记录为复极波,主要表现为T波。

  心电图操作

  准备工作 确保患者胸部裸露并擦拭干净,以便电极能够正确粘附在皮肤上。

  安置电极 通常需要将10个电极粘贴在患者的特定位置上,其中6个位于胸部,另外4个位于四肢。这些电极用于捕捉心脏的电活动。

  连接心电图机 将安置好的电极连接到心电图机上,确保所有连接都稳固无误。

  开始记录 启动心电图机开始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在记录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说话或活动以减少干扰。

  停止记录 记录通常会持续约5分钟,但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记录。

  分析和解读 将记录下的心电图数据交给专业医生进行分析和解读,以确保准确诊断心脏状况。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频率或传导发生异常。心电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心脏节律的变化,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的监测,医生可以明确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诊断 当心肌缺血时,心电图上可能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这些波形变化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依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会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如病理性Q波、ST段抬高等。这些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医生快速识别心肌梗死,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是否异常,从而辅助心力衰竭的诊断。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心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心脏瓣膜病与心包炎的诊断 心脏瓣膜病与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也会在心电图上有所表现。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医生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评估。

  心电图诊断的局限性及挑战

  结构性信息的缺乏 心电图主要反映的是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脏的结构性异常,如心脏瓣膜病、心肌肥大等,其诊断价值有限。这类疾病通常需要依赖其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来进行准确评估。

  无法全面监测心脏功能 心电图只能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不能直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脏的泵血能力或是否有衰竭等。功能的评估通常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或放射性核素扫描。

  心律失常原因的不明确 尽管心电图能够记录心律失常,但它不能确定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如心脏传导系统的具体异常或心肌缺血等。这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手段,如心脏电生理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

  易受干扰 心电图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包括电极位置的不正确、患者的身体运动、情绪状态以及某些药物等。这些干扰可能导致心电图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断。

  无法实时监测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短暂的心脏电活动,无法进行长时间的实时监测。因此,它可能会错过一些间歇性出现的心脏问题,如阵发性房颤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卫生院 王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