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版 科普

要知道的心梗知识

当代健康报 | 2024年05月30日

  心梗,全称“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发生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心梗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了解其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于我们维护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心梗的成因

  心梗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中,肥胖、运动过少、年龄大、饮酒、情绪剧烈波动、饮食过饱、熬夜等都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病理因素则主要涉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完全堵塞,进而引发缺血性坏死,即心肌梗死。

  心梗的症状

  心梗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胃肠道症状、晕厥、心源性哮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前区疼痛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与冠状动脉闭塞有关。胃肠道症状则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受到心肌缺血刺激反射的刺激所致。晕厥和心源性哮喘可能是心肌梗死导致心脏功能降低的表现。心力衰竭则是由于心肌梗死后部分心肌细胞坏死,导致整个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则可能是由异位激发和传导束损伤导致。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出汗、乏力、濒死感等。

  心梗的诊断

  心梗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梗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显示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此外,心肌酶谱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在心梗的诊断中可以结合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其针对心肌坏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但是,如果患者通过心电图和症状可以诊断为STEM I患者,则需要尽快开展治疗,如再灌注方案,无需等待上述检查结果。最后,对于心梗患者还可以采用影像学方案,如超声心动图等,可以辅助判断梗死部位、评价心功能及发现心脏瓣膜功能异常。

  心梗的治疗

  心梗的治疗需要及时、正规、有效。一般的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大便通畅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此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能够明确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以及部位,必要时进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对于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溶栓治疗,使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等。在新技术方面,心脏康复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心脏的功能。

  心梗的预防

  预防心梗的发生同样重要。首先,我们应尽量避免引起心肌梗死的生理因素,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饮酒和熬夜等。其次,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理因素,我们应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以减少心脏血管病变的风险。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其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及科学的康复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心血管健康,从自身做起,远离心梗的威胁。(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