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中医

夏季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当代健康报 | 2024年05月30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 王琦

  夏季是一年里阳

  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空气湿度的增大,湿热体质的人群也最容易被湿热侵袭。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体质的表现主要有:平素面垢油光,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性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疮疖、黄疸等病证。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除此之外,湿热体质的人还容易患湿疹、口腔溃疡和胆囊炎。

  湿热从何而来

  “湿”可以来自外界,如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形成;也可以来自身体内部,多数是由于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 “运化”,使“水湿内停”而产生的。

  热是一种致病邪气,很容易伴随着湿胶结在一起,就像用油和面一样。大家应该注意到,长夏湿热季节时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胃口不好了。《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主长夏”,就是说,脾容易被长夏的湿邪所困。脾喜燥恶湿,如果经常饮酒过量、过食生冷食物,影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久之,必然是湿热混杂,缠绵难解。

  在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导致湿热体质的“推手”,首当其冲的就是酒。酒是米、麦、玉米、高粱等和酒曲酿成的一种饮品,就是水做的,本身也是湿的,是发酵而成的,会产热。所以,酒是湿热互酿而成的,长期饮酒或者饮酒过量都会酿生湿热。所以,劝君莫贪杯中物,限酒戒酒防湿热。

  湿热体质的调体法

  湿热体质者要学会转移情绪,烦恼、苦闷时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这样有助于湿热体质的人缓解急躁的情绪,心境平和了,在精神上自然就有助于调节湿热这种偏颇的体质状态。

  湿热体质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还适宜吃些清利化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蚕豆、鲤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马齿苋、白菜、卷心菜、空心菜等。

  尽量避免吃一些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对于狗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品和饮品以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物,应该少食和少饮;湿热体质的人不宜吃饴糖、石榴、大枣、柚子,且最忌暴饮暴食或进食速度过快;限制食盐的摄入,否则会加重湿热。

  在生活中,应该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宜居住于环境干燥和通风之处;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过于劳累;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出汗后,衣服要勤洗勤换。

  湿热体质的人,不要穿化纤内裤和紧身牛仔裤。因湿热引起瘙痒的,禁绝热水、肥皂烫洗及刺激性药物涂擦,注意个人卫生,切忌搔抓。

  最适合湿热体质者人进行的运动是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比如力量训练、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湿热体质者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

  湿热体质的穴位按摩法

  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八髎。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者,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肺俞这个穴位对于清肺经的

  

  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30~50次。

  八髎穴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祛除湿热小药方

  茵陈药茶 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茶10克,代茶饮,对于湿热体质的胆囊炎患者最为适

  用,能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三仁汤 三仁汤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药物组成为:

  杏仁15克、滑石18

  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苡仁18

  克、半夏10克。方中起

  主要作用者为杏仁、白蔻仁与生苡仁,故名曰“三仁汤”。三仁汤能清利三焦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但由于半夏有毒,三仁汤需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祛湿热在很多情况下用药都是苦寒的,但是湿热体质却不可过用寒凉。因为苦寒的药容易伤及脾阳,阻碍脾运化水湿,这样反而会加重湿的情况。在调整体质的用药过程中,应在清泄之中佐以辛温之品,目的在于温脾行气,脾温则流通,气行血行,而无留滞之弊。